2012年9月13日 星期四

譚sir 的經濟學筆記 - 1基本經濟問題

1.1經濟問題的根源

  1. 無限的慾望 (Wants)
  2. 有限的資源 (Resources)
  3. 稀少性 (Scarcity)
    資源不足以滿足所有人類的慾望
  4. 選擇 (Choice)
    因為稀少性,所以選擇某些東西時必須放棄其他東西
  5. 經濟學的目的
    分析人類如何在有限資源下盡量滿足無限慾望
關係:
慾望無限+有限資源=稀少性
所以有 選擇
意思是 將機會成本降到最低

1.2機會成本

定義-作出決選擇時,所放棄的選擇之中,價值最高的一項
人們在選擇時會設法把機會成本減至最低
被放棄的(最高的)選擇之價值改變,機會成本才改變
己選擇的事項價值改變,不會改變機會成本

1.3 物品 Goods

定義-能滿足人類慾望的東西(包括實物和服務)
惡物品(Bads):令人討厭的東西
免費物品(Free Goods):沒有稀少性,在生產中不涉及機會成本的物品。例如:陽光、雨水等
經濟物品(Economic Goods):有稀少性,在生產中涉及機會成本的東西。

*免費的東西(價格為零) 不等於 免費的物品
*兩類的物品可因應情況而改變,例如 空氣(儲在氣瓶)在海底便成了經濟物品

1.4 三個基本經濟問題

14.1 生產甚麼?生產多少?
是資源流向的問題

14.2 怎樣生產?
是如何有效運用資源的問題

14.3 為誰生產?
是物品或服務的分配問題
通常有兩大類:
  1. 價格分配方法

    透過市場機制,價高者得
  2. 非價格分配方法

    例如:抽簽、排隊等。甚至,暴力。

1.5 社會怎樣解決三個基本的經濟問題

15.1 傳統經濟:按社會習俗,如男丁分豬肉。

15.2 計劃經濟(指令經濟):一切由政府決定。但由於資源分配欠缺效率,所以部分引入市場制度,以致完全的計劃經濟體系不存在。如:北韓,前中國大陸

15.3 市場經濟:以價格由市場力量(需求Deamand 和 供給 Supply 來決定)

  1. 生產什麼?

    生產有利可圖的物品和服務。
  2. 怎樣生產?

    採用最節少成本的方法。
  3. 為誰生產?

    收入愈高,能購買的物品愈多。
市場經濟從基本條件:

  1. 私有產權

    個人資產有擁有權、使用權、轉移權
  2. 自由選擇

    自由生產、消費
  3. 政府角色主要是維持權會秩序,使經濟活動順行進行。
計劃經濟 市場經濟
資源擁有權 政府 私人
如何解決三個經濟問題 由政府指令 靠價格經濟
15.4 混合經濟
在現實世界裡,所有經濟都屬於混合經濟。

1.6 經濟學和範圍
16.1 合體經濟學(Micro-ecnomics):研究合別經濟單位,給住戶和廠商
16.2 總體經濟學(宏觀經濟學):研究整個經濟體系,包括總生產、通脹、貨幣供應、財政政策等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